法國悖論 (French Paradox)
在法國,儘管人們食物消費中含有大量的高膽固醇及飽和脂肪,但長期以來,其因心髒病而致死的比例卻很低,這種現像被科學家稱之為「法國悖論」,也有人稱為「法國逆論」。儘管科學家對此做了很多的研究,但沒有得出一個明確的答案。
法國悖論 - 提出
法國悖論,最早由一位名叫 賽木耳·布萊爾 的愛爾蘭醫生在 1819 年發表的一片學術論文所提出的。他指出,基於法國人的生活習慣及天氣氣候條件,法國患有心絞病痛的人數比例低於愛爾蘭。這份超前的報告當時並未引起學術界的重視,直到 1991 年,一檔名為「60分鐘事實雜誌」的節目在美國播出了這一實驗結果,人們才開始注意到這一現象。
「法國悖論」的論點是法國人的日常飲食中含有大量的飽和脂肪酸,不利於心肌健康,但是,法國人患心肌病的機率卻非常的低。
法國悖論 - 現象
基於美國農業部 2002 年的統計結果,法國人每天比美國人多吃 32g 的脂肪,4 倍的黃油,60% 的奶酪和 3 倍的豬肉。神奇的是,比較兩國因冠心病導致的死亡率,法國僅有十萬分之 83,而美國則高達十萬分之 230,近乎法國的4倍。
而且,法國人比美國人瘦,儘管法國人的會胖及朝中比例不斷增加,也只有美國人的一半左右。研究指出,法國人日常飲食的紅酒中的一些成分起到了保護心臟的作用。
法國悖論 - 調查研究
科學家們在不同地方做了調查:記錄某地居民中的的平均飲酒量以及心血管疾病發生率、由心臟疾病導致的死亡率。這樣的調查往往涉及幾萬甚至更多的人,時間長達一二十年。
如果把科學文獻中做過的這類調查匯總起來,總人數可能高達上百萬。所有這些調查的結果相當地一致:與不喝酒的人相比,酗酒的人群中得心血管疾病和死於心髒病的比例都大大增加;但是「適度飲酒」的不僅比酗酒的人低,比完全不喝酒的人也要低;不僅葡萄酒,白酒、啤酒也都有類似的結論,而葡萄酒尤其是紅葡萄酒的效果似乎更為明顯。於是,「適度飲酒有助健康」就被媒體和酒商爆炒,在「科學研究表明」的旗幟之下,這個結論被反复傳播,最後就深入人心了,許多本來不喜歡喝酒的人,也都每天喝上一點價格不菲的葡萄酒,來「軟化血管,保護心臟」。
法國悖論 - 反證
一種是人群的社會經濟狀況。一個人是否有喝酒尤其是喝葡萄酒的習慣,除了個人愛好之外,往往還會受到經濟狀況的影響。比如說,不喝酒的人群中,會有相當一部分人是因為貧窮而買不起酒。這一部分人的生活條件、醫療衛生保障可能都會比日常喝酒的人要差一些。這樣,是生活條件的差異導致了疾病以及死亡率的差異,而喝不喝酒和疾病發生率一樣只是生活條件的一種表現,而不是疾病發生的原因。另一種是喝不喝酒所伴隨的生活方式。比如說,調查顯示喝葡萄酒的效果不如喝白酒和啤酒「顯著」,一般解釋為葡萄酒中的抗氧化劑有很好的「保健作用」。但是丹麥的一項大規模的調查則發現事情不一定如此:他們統計了超市中購買葡萄酒和啤酒的人同時購買的其它食物,發現總體來說,購買葡萄酒的人購買的蔬菜、水果、低脂食物等「健康飲食」的比例要高於購買啤酒的人。也就是說,喝葡萄酒的人攝入的蔬菜水果比喝啤酒的人多,而蔬菜水果則有充分的證據證實對於降低慢性疾病的發生有一定的幫助。
法國悖論 - 結論
所謂的「法國悖論」是指法國人的飲食中攝取了大量的肉類與飽和脂肪,但心血管疾病的罹患率卻低於其他也有類似飲食行為的國家,而研究指出,這是因法國人長期飲用富含白藜蘆醇的葡萄酒所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